汉语言专业国际学生(本科)培养方案
(2023)
一、所属院系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学院
二、学习年限
一般为四年。
三、培养对象
中文水平达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hsk四级及以上的国际学生。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中文语言基础知识、技能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广博的中国人文知识、卓越的国际视野与跨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中文表达能力和较高的审美水平,具有较强的语言研究能力、翻译能力、跨学科知识素养,富有问题意识、思辨与创新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能运用中文从事教学、翻译、文秘、研究等工作,或在全球中文传播机构、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五、培养规格
1.具有扎实的中文语言基本理论知识、人文知识和高水平的听、说、读、写、译综合技能;具备中文思维能力及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2.掌握语言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语言学领域的基本研究范式和工具,能初步结合语言信息处理相关理论、原理和前沿技术设计和开展相关工作。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4.掌握较广博的人文知识,拥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通晓国际事务,了解国际组织及其相关国际规则。
5.具备较好的通识素养,对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6.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能够有效开展团队合作。
7.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持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潜力和较强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
六、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总学分148学分。
全校通识课12学分,专业必修课64学分,选修课44学分,实习实训及科研30学分。
课程总学时2368学时。
七、毕业要求
凡具有正式学籍,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取得合格以上的成绩,获得毕业要求的课程学分,遵守学校纪律,德智体美各方面表现合格的学生,经所在学院教学委员会及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鉴定后,准予毕业。
八、授予证书及学位
达到毕业要求,将授予中国语言文学汉语言专业毕业证书,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授予学士学位证书。辅修其它专业达到毕业及学位授予要求,可获得相应专业辅修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详见《北京语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等学校相关文件。
九、课程一览
课程包括7大模块:语言理论模块、语言技能模块、语言教学模块、文学文化模块、语言与技术模块、实践体验模块、本硕博共享课程模块。
1.语言理论模块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言语交际概论、汉字概论、汉语语音、汉语词汇、汉语语法等课程。
2.语言技能模块包括大学中文、经典导学、经典研读、中文听力、中文阅读、中文口语、中文写作、口语习惯用语、英汉翻译基础、英汉口译技巧、现代英语交际、英汉同声传译等课程。
3.文学文化模块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哲学、中国历史、中国人文地理、中国民俗、中国成语文化、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选读、国际政治等课程。
4.专用汉语模块包括中国经济与社会、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世界经济概论、商务谈判实训、中国经济专题讨论、市场营销、文秘实务、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中国经济概览、经济导读等课程。
5.语言与技术模块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新媒体实践、数据科学基础、语言工程实践、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应用实践、中文交际虚拟仿真体验、信息技术检索与计算机应用等课程。
6.实践体验模块包括中文教学实践、中国文化体验、绘画赏析与实践、汉字与书法、古诗今唱、中国功夫、古筝、中国画、项目式语言实践、社会调研、体验中国等课程。
7.本硕博共享课程模块包括理解当代中国、中国国情、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现代汉语虚词研究、跨文化交际、汉外语言对比与国别化研究、中文国际传播研究、中文教材研究、中文中介语语料库研究等课程。